奥尔加·格什森教授系列讲座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17-11-09 22:23:47

      11月1日到7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奥尔加·格什森(Olga Gershenson)教授莅临我院进行学术交流,通过研讨会和系列讲座等形式与我校师生分享她的研究成果,探讨文学和影视文化。格什森教授是犹太和近东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电影艺术研究的教授,涉猎文学、历史和电影的交叉领域。

      专题研讨会“大屠杀电影研究”(“A Model: Holocaust Film Studies”)于11月2日下午进行,除了格什森教授和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的师生,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黎志敏教授,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谷红丽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刘岩教授等和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忠强教授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教授凌海衡主持。格什森教授介绍了试图再现大屠杀历史的电影中存在的两股创作张力:一是人们的记忆与真实的历史存在出入,历史的再现形式备受讨论;二是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和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方世界在对大屠杀的理解上存在巨大差异。格什森教授不仅介绍她的研究发现,更向在场师生抛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她播放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致命风暴》(The Mortal Storm)和前苏联电影《马姆洛克教授》(Professor Mamlock),以此来展现东、西方早期大屠杀电影的异同和两部经典电影的历史渊源。最后,她就里程碑式的记录片《浩劫》(Shoah)和奥斯卡得奖故事片《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在镜头、剪辑、配音等方面不同的历史再现形式组织师生进行比较,掀起了热烈的讨论。

      专题讲座“以色列电影主题”(“Israeli Movie Themes”)于11月3日下午进行。格什森教授分享了以色列不同时期的电影片段,以此介绍不同时代电影的典型主题。以色列建国前的政治宣传片充满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建设热情,影片名字如《应许之地》(Land of Promise)直接流露出犹太族裔“回家”的急切愿望。六十年代的幽默影片则大多反映建国后两次移民潮和随之而来的文化冲突,《萨拉伯》(Sallab)里萨拉伯用犀利幽默的话语在自认高他一等的当地犹太人面前捍卫了阿拉伯犹太人的尊严。进入八十年代,创作者开始通过电影的方式探讨大屠杀幸存者下一代的心灵创伤,并出现了反思以巴战争的震撼之作。格什森教授播放的《阿里娅的夏天》(Summer of Ariya)电影片段,引起了在场师生对大屠杀幸存者以及被大屠杀阴影笼罩的幸存者下一代的同情。结合了动画和真实史料的新式纪录片《与巴什尔跳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更是以其最后残酷的纪实镜头让师生陷入了沉思。

      专题讲座“美国影视犹太式幽默”(“Jewish Humor in American TV and Films”) 于11月6号下午进行。格什森教授通过上世纪的俄国犹太笑话向师生展现了犹太式幽默的典型特点:毫不留情的自我批判、带着骄傲的自嘲、对强权的无情嘲讽以及对社会道德和犹太宗教价值观的宣扬。教授以许多经典影片的片段为例,将不同时期美国影视中的犹太式幽默一一呈现。在十九、二十世纪交替之际,初来乍到的犹太式幽默并没有在美国产生什么影响,语言不通是一大障碍,直到后来卡茨基尔度假酒店的兴起带动了犹太脱口秀的流行。这股风潮继续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早的脱口秀演员和俱乐部在美国出现。犹太式幽默逐渐向美国主流幽默靠拢,其中兰尼·布鲁斯(Lenny Bruce)风格激进的政治幽默独树一帜,成为后世经典。此后一直到七十年代是美国电视业的黄金年代,电影电视中出现许多跟犹太族裔相关的主题,辛辣荒唐的犹太式幽默深受欢迎。美国喜剧也一直在发展,并在八十年代到达顶峰,进入九十年代喜剧的形式变得十分普遍,而犹太式幽默也已成为美式幽默中不可分割的有机成分。这一时期的情境喜剧《宋飞正传》(Seinfeld)很好地说明了人们早已把幽默感或喜剧天赋看作犹太族裔的一种本能,千禧年后犹太式幽默更是走出了电视屏幕,在各色网络付费频道中大放异彩。

      在学术交流的最后一天下午,格什森教授给师生介绍了“美国俄罗斯犹太移民的文学和电影艺术”(“Russian-Jewish-American Literature & Films”)。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犹太人移民潮:苏联内部对犹太族裔的敌视态度促使他们远走北美和以色列,而八十年代末苏联对外开放的态势让更多犹太人有机会离开苏联。美国,尤其是纽约,成为许多犹太移民的落脚地,他们所到之处也出现了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碰撞和融合现象。教授首先介绍了加里·施特恩加特(Gary Shtenyngart)、萨娜·克拉斯科夫(Sana Krasikov)、拉拉·瓦彭亚(Lara Vapnyar)以及安雅·尤利尼奇(Anya Ulinich)等重要美国犹太裔作家。瓦彭亚的短篇小说《西兰花》(Broccoli)生动刻画了一位新落户美国的俄罗斯移民对蔬菜的狂热迷恋,但由于没有时间烹饪,她只能任由蔬菜在冰箱里腐烂——新鲜蔬果与腐烂食物的意象对比生动呈现出美好期盼与残酷现实之间的落差,努力在新土地扎根的犹太移民形象跃然纸上。随后,教授介绍了大卫·贝泽摩吉斯(David Bezmozgis)等加拿大犹太裔作家,推荐了众多优秀阅读书目。

      奥尔加·格什森教授的系列讲座已完满结束,她在我院为期一周的分享交流使我校师生收获良多。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我院加快拓宽专业领域学术交流渠道,积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莅临学院开展讲座,着力为师生开展学术研究搭建更高的平台。望我校学子以此为契机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不懈钻研。(供稿:陈丽如、吴思颖)


电话:

学院办公室:85211329 | 本科学工办:85211330

硕博学工办:85210896 | 研究生招生咨询:85215121

本科教务办:85211406/85211746

成教教务办:85210911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文科楼

邮编:510631

学生工作意见邮箱:cym@scnu.edu.cn

Copyright © 2024 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