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号至5号,由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及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会承办的“粤港澳研究生(外语教育方向)学术交流周”系列活动顺利举行。此次交流周为期两天,其中包括学术论坛、青年成长沙龙、研究生外语教学比赛、学术论文评比等活动。鉴于目前疫情防控形势,采取线上交流的模式进行,受到了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尤其是粤港澳三地高校专家教师及广大外语教育方向研究生的广泛关注,参与人员共计达到1208人次。
出席4号上午论坛开幕式的嘉宾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生态语言学研究所所长黄国文教授,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广州大学黎志敏教授,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宏刚教授,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院长谷红丽教授,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副院长黄丽燕教授。此外,还有来自广东省、香港和澳门的部分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
在开幕式上,黄国文教授发表致辞,对有志于从事外语教育的研究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涵养家国情怀,牢记民族使命,培养国际视野,为服务大湾区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黎志敏教授在云端致辞中呼吁大家积极展示前沿研究成果,探索成才成长路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继续高质量发展。随后,谷红丽院长致欢迎词,表达了对全体参会人员的热烈欢迎和美好祝愿。本次学术论坛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副院长黄丽燕教授主持。
主旨发言方面,黄国文教授从自身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经历出发,系统深入地分享了“学术论文撰写与论文发表”的实际问题,并鼓励各位研究生将家国情怀传承并融入自身的科研使命中,在学习实践中收获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未知,追求真理。黎志敏教授结合热点话题畅谈其关于“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的深刻反思,并对文学作品中西文化交互模式的转变以及加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做出分享,他以高站位大格局启迪在座外语学者扎根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刘宏刚教授以外语学习心理研究为例,挖掘了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选题来源及类型,并阐述了外语学习心理研究的现状,最后以自身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思路为切入,为大家传授了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学术科研创作的宝贵经验。
4号下午,十个专题平行论坛分别就二语写作、教师教育、文学、翻译、教育技术、二语习得、外语教育教学、外语测评与语言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互动讨论,86名硕博研究生分别从不同研究领域拓宽了外语教育的研究思路,对外语学科发展与创新建言献策。
主题为“职业发展、研究生成长成才路径”的青年成长沙龙活动于4号晚举行。受邀参加活动的嘉宾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英语教研员、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外语教研员专业素养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琳珊、参与“十佳论文”答辩的作者、研究生外语教学比赛的决赛选手,以及各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青年成长沙龙由外文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孙颖主持。首先,在专家主题发言环节,王琳珊给出了良多建议,并鼓励青年研究生着重培养健全的品格和专业素养、与时俱进的理念。随后,各位研究生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兴趣岛”和“学术生涯规划活动”进行了分组讨论与分享,进一步发掘了自我潜能,树立人生目标和方向。
5号上午,本次学术交流周迎来研究生外语教学比赛,各位研究生在赛中提升教学技能,锻炼科研能力,扎实学科素养。研究生外语教学初赛阶段共收到134份参赛视频,其中12位参赛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决赛评委由四川师范大学郑鸿颖老师、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何润青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许悦婷老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吴惠坚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成镇权老师组成,观赛人员多达200人。最终经过激烈角逐,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而观赛的研究生表示通过现场观摩,也受益匪浅。
本次学术交流周的最后一个精彩活动为5号下午的十佳论文答辩评比,受邀的评委老师有华东师范大学邹为诚教授、中山大学雷艳妮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林敦来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玉军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李元科副教授。十位答辩的选手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将整个学术交流周的学术氛围推向高潮。答辩结束,邹为诚教授针对参赛作者的答辩进行点评和建议,并进行了题为“中国外语教师教育研究选题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的主题讲座。在讲座上他对外语教师如何找到好的教育选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好的选题必须有想法、有思考、有互动,此外,一个好的选题也需要考虑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伴随着学术交流周各项进程的圆满落幕,华南师范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副院长徐曼菲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致辞。她指出,本次学术交流周围绕“全球观、家国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深刻意义的线上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多层次深度合作,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搭建了具体交流的平台,而且鼓励粤港澳乃至全国各地高校研究生在时代大变局中立足全球视野,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赋予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在科研学术道路上行稳致远。
(拟稿人:李桐、赖伟平 ;审稿人:黄丽燕、朱博群)